冷彎型鋼建筑輕鋼房屋資料匯總

? 行業知識 ????|???? ?2018-10-17 10:16
一、概述
1.基本特點
以冷彎薄壁型鋼構件為基本結構骨架,以新型結構板材為結構體系,配以其它保溫、裝飾材料,經工廠集成生產和現場裝配而成的房屋建筑體系。
 
該系統采用冷彎薄壁型鋼結構體系,具有截面尺寸小、自重輕等特點,比傳統建筑的使用面積提高5~10%,顯著地降低了基礎造價;獨特的墻體承重體系,使建筑造型富于輕靈動感,提高了室內布局的靈活性;低碳環保型建筑材料,使建筑耐久性更好、結構更安全,具有良好的抗震、防火、熱工、隔聲性能,是一種高效節能型綠色建筑體系。
睿婕輕鋼別墅
 
2.適用范圍
超輕鋼住宅體系適用于1~6層(不含地下室,檐口高度應不大于12m)的新建、改建、擴建建筑。但是冷彎薄壁型鋼骨架與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混合結構建筑物的層數不受此限。
 
二、性能指標
耐久性能:70年以上的使用年限;
耐雪性能:1.55kN/㎡的基本雪壓;
抗震性能:9度設防(基本地震加速度0.4g);
抗風性能:0.85kN/㎡的基本風壓,209km/hr的風速
隔音性能:外墻隔音(200mm厚墻體)的隔聲量為65dB,內墻(雙面雙層9.5mm石膏板,181mm墻體)隔聲量為44dB;
通風性能:自然通風和送風相結合,保證室內空氣清新潔凈,新風量大于15%;
外墻抗沖擊性能:250kg的集中沖擊荷載;
保溫隔熱性能:200mm厚墻體的熱阻值為4.24K•㎡/W,其保溫隔熱性能是490mm厚多孔砌塊磚的2倍。
 
三、規范性引用文件
主要引用下列標準條文,當標準被修訂后,使用最新版本的引用標準: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SOOll-2010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
《冷彎薄壁型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8-2002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
《低層冷彎薄壁型鋼房屋建筑技術規程》JGJ227-2011
《水泥纖維平板》JC/T412.1-2006
《纖維增強硅酸鈣板》JC/T564.1-2008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2001
《碳素結構鋼》GB/T700-2006
《冷彎型鋼技術條件》GB6725-2008
《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2008
《鋼結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50221-2001
其它國家或行業現行相關專業技術規范、規程。
 
四、 輕鋼住宅體系七大優勢
1.安全
與木結構建筑相比,鋼結構建筑防火性能和防白蟻性能大大優于木結構建筑。超輕鋼結構形式建筑在北美的出現和發展很大原因是因為木結構自身的防火性能和防白蟻性能較差,因此在輕型木結構基礎上發展了超輕鋼結構體系。
 
與傳統磚混結構相比,鋼結構體系本身較磚混結構更具延展性和彈性。超輕鋼結構屬于板肋結構體系,它由輕鋼龍骨和歐松板形成的墻體、樓板作為承重結構,屬于超靜定結構體系,單根輕鋼龍骨或歐松板的破壞不會立即導致整體結構的破壞,有利于建筑物內人員逃生。同時自重輕的鋼結構建筑更有利于抵抗地震時的水平荷載(水平荷載為建筑物自重和水平加速度的乘積,質量越小的建筑物承受的水平荷載越小)。所以在地震多發區域的日本和臺灣,低層建筑多為自重較輕的輕型木結構和鋼結構建筑。
 
2.方便
與傳統磚混結構相比,自重輕的鋼結構建筑的運輸量小于磚混結構。利于在運輸不便的區域如島嶼、山區建造。超輕鋼建筑還可以根據項目需要在工廠完成部分拼裝任務,形成整片墻體和樓板,減少現場作業量,加快現場安裝速度,適用于當地施工條件惡劣,施工周期較短的項目。

3.環保
輕鋼住宅體系產品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均為符合國家標準的綠色環保材料,所用輕鋼龍骨70年后仍可回收利用,現場建造過程中大量使用成品構件安裝,建造用水需求量小,整個建造過程比磚混結構大大減少廢水、廢塵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有利于當地環境的保護。輕鋼住宅體系建造過程中材料損耗減少60%,現場垃圾減少80%,可回收材料占80%,建筑節能提高50%。

4.節能
輕鋼住宅體系外墻采用雙層保溫結構,由內向外分別為:石膏板、輕鋼龍骨、R19離心玻璃纖維棉、OSB(歐松板)、呼吸紙、擠塑板和外墻飾面層。由于墻體采用R19離心玻璃纖維棉和25mm厚擠塑板雙層保溫材料,墻體系統的熱阻值可達到為4.24K•㎡/W,其保溫隔熱性能是490mm厚多孔砌塊磚墻體的2倍。
 
建筑屋蓋由內向外分別為:石膏板、R30離心玻璃纖維棉、輕鋼龍骨、OSB(歐松板)、防水卷材和屋面裝飾層。封檐板為多孔構造,使整個屋架通風透氣,流通的空氣既可防霉也可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整個屋蓋系統熱阻值為5.284K•㎡/W,是普通120mm厚混凝土屋頂(熱阻值為0.07K•㎡/W )的75倍。

5.實用
輕鋼住宅體系雙層保溫裝飾外墻厚度僅為180mm,比一般不含保溫裝飾的磚混結構墻體(一般為240mm)還要小60mm.
根據所做項目測算,輕鋼住宅體系的得房率比普通磚混結構要提高5%-10%。同時由于輕鋼結構體系采用墻板和樓板受力而非傳統的梁柱受力,所以輕鋼建筑室內幾乎無梁無柱,空間利用更高。

6.快捷
輕鋼住宅體系采用工廠加工構件,現場拼裝,無需養護,所以施工速度比普通磚混結構要提高30%-50%。整個施工流程分:基礎施工、墻體安裝、屋頂安裝、結構封板、外墻保溫、室內裝飾、室外裝飾和完工交房八大步驟。不含基礎施工的毛坯房施工周期為1-2個月,精裝修房施工周期為2-3個月。
 
一套100平方米的超輕鋼主體結構安裝時間只需4-5天,整體施工周期比傳統建筑至少縮減1/2的時間。

7.綜合經濟效益好
A.施工周期短,早投產早得益;
B.有效使用面積增加;
C.投資使用分配合理,價符其值;地上與地下工程費分配90:10;
D.材料與人工費分配 60:40;
因此輕鋼住宅體系綜合經濟效益優于鋼筋混凝土結構。
      微信搜索:“睿婕輕鋼別墅
      500套高端別墅模板任你選!
      或者搜索微信號:rjbi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