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規范及圖紙了解不完整
1。對目前現行的鋼結構規范標準及適用范圍了解不完整。
相當多鋼結構一線施工及監理人員,對鋼結構相關的規范了解甚少,部分現場監理人員經常對規范內容及要求一問三不知:此外,對鋼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資料也不甚熟悉,過程控制資料不知如何收集、整理、完善。
很多從事鋼結構安裝的管理人員也是從土建單位轉向鋼結構安裝的,對相應的規范了解不夠全面,深度達不到要求等。這些都對鋼結構工程的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

2對施工圖紙了解不完整。
由于大部分鋼結構工程都需要由專業公司對施工圖進行深化設計,對鋼構件進行翻樣設計。因此在現場安裝的時候,部分人員就直接按照翻樣圖進行施工,對結構施工圖沒有個全而細致的掌握,由此導致的質量問題數不甚數。

翻樣圖由深化設計人員進行二次深化設計,難免與施工圖在某些方面不一致。產生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翻樣人員的理解錯誤,對施工圖沒有完全讀懂,使得翻樣與實際相差較大:也可能是設計院對圖紙做出了變更而翻樣未能及時收到通知等。
所以現場安裝的時候,要認真學習施工圖與翻樣圖,發現兩者的差異時要及時聯系相關人員,避免安裝完畢后再對結構進行更改,得不償失。
二、柱腳處理存在缺陷
柱腳部位常見的質量問題包括預埋螺栓定位不準、柱腳板隨意擴孔、抗剪鍵缺漏(或者混凝土短柱未留設抗剪鍵槽)以及柱腳板下間隙不能有效填充等問題
1、預埋螺栓定位不準
預埋螺栓的定位不準,常造成諸如柱腳板需擴孔等后續問題。
造成預埋螺栓偏位的原因,主要有:
(1)、測量誤差,每一次的測量誤差、前后兩次的測量誤差,這一點很小,也就是一兩個毫米以內,是可以容忍的。

對于此類問題的解決,只能通過加強過程控制來減少偏差。
2、預埋螺栓直徑與柱底板螺栓孔的配合問題
通過綜合比較《鋼結構節點構造詳圖》(01SG519)、圖集《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02SG518)、《鋼結構設計手冊》(第三版)以及圖集《門式剛架輕型房屋鋼結構》(04SG518)中螺栓與柱底板孔的配合要求,可以看岀一股要求為:柱底板螺栓孔應該比螺栓直徑大15-30mm之間,采用這樣的設計,大部分柱都可以安裝到位,不需工地擴孔。
3、預埋螺栓標高上偏差
螺栓標高上的偏差,這種成因與平面位置偏差成因相同。有的工程,土建施工單位為防止混凝土超高,施工時故意將混凝土做低,這樣使預埋螺栓外露過長(GB50205中地腳螺栓外露長度允許偏差為(0,+30mm),當采用下螺母調整柱的標高時,預埋螺栓承受著柱傳來的豎向力和水平推力,預埋螺栓成為懸臂的壓彎構件,這種荷載可能使細長預埋螺栓失穩而破壞,這也是造成許多鋼結構工程在安裝過程中倒塌的直接原因。

像這種情況就不能單獨用下螺母來調整柱子的高度,下面一定要加墊板支承。
4、抗剪鍵或抗剪槽遺漏
工程監督中經常發現遺漏留設抗剪鍵或抗剪槽。柱腳錨栓按承受拉力設計,計算時不考慮錨栓承受水平力。若未設置抗剪件,所有由側向風荷載、水平地震荷載、吊車水平荷載等產生的柱底剪力,幾乎都由柱腳錨栓承擔,從而破壞柱腳錨栓。
對于這類的問題的解決,主要還是需要加強責任心,嚴格對照圖紙施,并強化過程檢查。
5、柱腳間隙二次填充
柱腳底板與砼柱頂間空隙一般設計要求50mm,而實際施中有時過小,使得灌漿料難
以填入或填實。此外,一般此處二次灌料均要求比柱混凝土強度高一等級,由于二次灌料強度高、用量少,實際配合比、強度等現場均無法很好控制,常導致二次灌入料強度、密實度(特別抗剪槽內)不夠。
因此,為避免此類問題,建議二次填充料優先選用高強度自流平成